|
2013-10-20
环保厕所所长使务工人员改变生活习惯在四川桐乡,来自四川绵竹县的陈生全看管着24座环保厕所,一个多月时间,竟改变了9000多名外来人员的用厕习惯。他用的是什么锦囊妙计?周日,记者来到桐乡市,寻找这位“厕所所长”,和他一起查看移动厕所卫生。 “老陈?他又去查看厕所了!”6日上午9时许,记者来到梧桐街道环南社区,居委会主任姚晓春说,自从老陈管了社区的24座环保厕所后,厕所卫生大变样,原来很多外来工上厕所不冲的习惯也改掉了,被民工们称为环保厕所所长。 原来,环南社区是位于城郊接合部的老社区,有7个城中村,本地居民2011户、4892人,外来人员达9000多人。为解决租住外来人员的如厕问题,很多房东就近露天搭建简易茅坑棚。据统计,这样的茅坑多达60多个。 “这些茅坑没水可冲,有的一住就很多年,一直这个样子。尽管很臭,很不卫生,上厕所也不方便,但也没人管。”陈生全说,今年8月中旬,街道和社区把露天茅坑改造成24座能用水冲的厕所,又在旁边建了化粪池,统一纳入城市污水管道。但是,大家的旧习惯一下子改不过来,照样上了移动厕所也不冲。 最早发现这个问题的是社区党支部书记宣金映,看到新改建的24座移动环保厕所还是臭气熏天、蚊蝇孳生,他总是在想该怎么办。 陈生全自告奋勇揽下了这事儿。这事不好管,老陈为什么这么自信? “因为我和这里的外来人熟悉,做工作容易。”58岁的陈生全说起当初自己的决定,笑眯眯地说。 5年前,陈生全和老伴一起来到桐乡,给女儿和女婿带孩子。他租住的环南社区大道场小区,是四川、云南、贵州籍外来人员的聚集地。去年9月,桐乡在环南社区成立了第一家新居民工会,陈生全当选为工会专职副主席。 近一年工作下来,老陈对自己的群众基础很有把握。因为熟悉,所以大家都愿意配合?事情没这么简单。 管厕所,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。即便是行政命令,对新居民来说也不会有太大效果。陈生全选择了最原始的办法:挨家挨户做工作。 “每天走三趟,8点半、11点半到1点半,晚上7点到8点,雷打不动。”考虑到一些住户白天不在家,老陈有时晚上七八点钟出动,这时往往收效最大。 工作做到家,效果还是不理想。不过这一来二去,便落下了“环保厕所所长”的美名。 有时,他在查看过程中,经常会碰到小青年从里面出来,一眼就瞥见便池里的污物,于是赶紧拉住他们:“上完厕所,自己冲干净!你既然使用了,就要负责任。”小青年挠挠头皮,一脸尴尬:“不好意思,以前都不冲,现在总是不习惯冲水。” 老陈带着记者来到50号住家。房客叫唐燕,来自四川安岳县李家镇,她和丈夫从1998年来桐乡,就一直租住在这里。她边向我们介绍情况,边给老陈一把钥匙。马路对面的那间矮房子就是她和隔壁三户人家共用的环保厕所。 打开门,里面贴着白色瓷砖,蹲坑里没有半点污物。边上还整齐摆放着拖把、刷子、洁厕剂和废纸篓,这是陈生全为每个生态环保厕所配备的工具。陈生全拿起洁厕剂摇了摇,发现已经用去了小半瓶,高兴地说:“你们这个环保生态厕所管得很好!”唐燕说:“当然了!你闻闻,一点臭味也没有!” 老陈说,原来这里是茅坑,改造后,因为用的人很多,一直很脏。后来,他就运用起新居民工会分片管理的工作办法,按照就近原则,把24个厕所划定由哪几家合用,谁用谁冲,并且规定每家轮流搞卫生,水费也由每家分摊。 这个办法效果不错。于是,他上门一家家分环保厕所定管理,查看厕所清洁情况。 一个月下来,24座环保厕所,全部有了归属,成了新居民家庭的“私家”移动环保厕所,大家的坏习惯也改掉了。“这可是涉及租住在环南社区9000多外来人员的用厕习惯。”
|
|
|